•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新聞
行業新聞

在全球碳排放進程中,城市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各種極端天氣事件日益頻繁之際,碳中和的時鐘正滴答作響,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轉型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美國經濟研究公司Rhodium Group 1月10日公布的研究顯示,随着經濟複蘇,2021年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出現反彈,比2020年上升了6.2%。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反彈速度比經濟複蘇的速度還要快,2021年美國國内生産總值(GDP)預計僅同比增長5.7%。

        值得注意的是,溫室氣體排放增長和煤炭“複辟”息息相關,根據IEA發布的報告,2021年全球煤炭的發電量預計比2020年增加9%,其中,美國和歐盟的煤炭使用量增幅最大,兩者均達到了20%左右,其次是印度的12%。

        “氣候變暖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而城市将成為碳減排主戰場。”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原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财政金融司、發展規劃司司長、中信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徐林在主題為“雙碳戰略與智慧城市運營”的中國城市運營論壇·大講堂上如是警告。

        徐林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世界各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災難性極端事件,這可能與全球變暖的趨勢密切相關。根據國際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預測,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100年,全球氣溫可能上升1.1-6.4℃,導緻海平面可能上升16.5-53.8厘米。抑制氣候變暖和強化碳減排已形成全球共識。

        全球城市碳排放占比高達75%

        在全球碳排放進程中,城市扮演了重要角色。徐林強調,從全球的角度來說,城市地區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總量的比例大概是75%左右。中國城市地區占的比例更高一些,占比在80%左右,主要來源于城市經濟、城市建築和城市交通等領域的人類活動。

        徐林表示,中國是人口大國、生産大國、能源消費大國,毫無疑問也是排放大國。中國2020年碳排放總量超過100億噸,占世界總量的28%左右,碳排放總量近5年年均增速約為1.25%。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0.75kg/美元,約為美國的3倍,德國的4倍。

        盡管如此,按人均排放來算,中國還遠低于發達國家。徐林分析稱,中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為6.84噸,僅為美國的一半左右。如果再算上曆史排放量的累積,發展中國家的排放量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差距的,發達國家對氣候變暖承擔的責任實際上比發展中國家要大很多。

        徐林進一步表示,從西方發達國家碳達峰所表現出來的結構性特征來看,一般都會在服務業的産值比重達到70%左右、城市化率達到80%左右的時候實現碳達峰。我國結構升級尚未完成,目前服務業占比為55%左右、城市化率為65%左右,未來中國人口和經濟活動還會進一步向城市地區和非農産業聚集,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和占比還會進一步增加。

        碳減排“主戰場”如何破局?

        由于中國城市占碳排放比例接近80%,城市的綠色低碳轉型自然也成了碳減排的主戰場。城市如何才能轉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在徐林看來,第一是要加大節能力度。中國能源消耗大,能源部門又是碳排放最大的一個部門,因此需要全方位加大節能力度,加大節能技術創新和推廣,實現工業節能、交通節能、建築節能、數字節能、生活節能,盡快縮小與德日等發達國家在能效方面的差距。縮小能效差距可以減少約30%的能源消耗和相應的碳排放。

        第二要加大加快綠能替代,大力發展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生物質能、内陸核電、燃料電池、先進儲能、智能電網、新能源材料等先進技術,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現代電力系統。

        第三要推進綠電基礎上的城市經濟社會電氣化和電動化,構建城市低碳産業體系、綠色交通體系、智能家居體系。過去很大一部分能源來源都是化石燃料,未來如果能夠實現更高比例的綠電替代,在這個基礎上推進電氣化電動化,就可以改變過去高度依賴化石燃料的結構。

        第四是在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中推行碳中和理念,建設綠色低碳城市、城市社區和零碳建築,未來分布式光伏發電、儲能設施、智能微電網将成為城市社區能源配置的重要方向。

        第五要加大全社會植樹造林和森林碳彙建設,強化城市生态和綠色空間建設和保護,探索更有效的生态價值轉化和市場化實現機制。真正構建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生态價值市場化變現機制。

        最後要完善城市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體系,倡導并激勵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現在城市的機動車越來越多,有些城市恰恰就開始侵占步行道或者是自行車道的空間,這是不對的,需要更多鼓勵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出行方式。

        智慧城市建設至關重要

        對于未來而言,徐林認為智慧城市建設是綠色低碳轉型的根本出路。

        “随着科技的不斷進步,互聯網、區塊鍊、大數據、雲平台、超級計算為一體的智能技術将會融入城市運行的每一個角落、城市生産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種融合可以大大提高城市運行效率和能效水平,也可以提高城市碳減排的力度。”

        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徐林認為重點可以關注以下幾個領域的建設。首先是城市智慧能源系統,推動建立基于自然能轉化為主的新能源體系,加上分布式能源、儲能、智能微電網,形成智能化的綜合能源服務網絡。

        從交通上來看,今後智慧交通和物流體系可以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調運,從而提高交通出行和物流配送的效率、減少交通工具的能耗,起到減少碳排放的作用。

        徐林進一步表示,智能化城市經濟體系建設也值得關注,包括智能化的生産服務體系和消費服務體系。中美綠色基金過去投過的一些項目顯示,如果用智能技術對企業生産流程、制造流程進行改造,投資規模并不大,但是節能的效率會達到30%左右,這種智能化改造的投資回報率比較高,大概用4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資。

        另一個焦點是城市綜合治理體系的智慧化建設,現在綜合治理的概念雖然已經提出,但是智慧化的水平還不夠,各個部門都在用自己的一套數字化體系,這些體系相互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缺乏一個頂層的設計。存在重複建設和重複低效利用,能源消耗也相應較大,導緻不必要的碳排放。

        展望未來,徐林強調,智能化的碳中和管理至關重要,未來需要進一步推進碳足迹計量和碳排放權交易系統建設等等。“可以設想,如果每個人都建立一個碳賬戶,将碳賬戶形成的碳減排積分和消費終端結合起來,這樣的積分實際上可以形成購買能力,構成一個非常有效的激勵體系,可以激勵大家更多地去減排。”


10000部拍拍拍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