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新聞
行業新聞

“雙碳”目标下我國氫能産業發展的“六不”和“六要”

       氫能作為一種清潔無碳、靈活高效的二次能源和重要工業原料,在全球應對碳中和目标下越來越受重視,也成為我國推動綠色轉型、助力實現“雙碳”目标的重要選項。但氫能産業目前仍處在初期發展階段,與“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不少挑戰和困難。


01

我國氫能産業發展尚面臨“六不”


        一是熱度不減。一些地方政府把氫能産業作為重要的新動能培育,紛紛開展全産業鍊布局,缺乏對本地發展氫能産業比較優勢的客觀分析,呈現多點開花、無序競争、發展過熱之勢。據《2020年氫應用發展白皮書》,截至2020年8月,我國氫能産業鍊相關企業已達2196家,近5年氫能相關企業新增注冊量增長457%。國内1/3以上的央企正積極布局氫能産業鍊建設,隆基股份、長城汽車等民企也活躍其中。截至2021年5月,地方已出台氫能産業規劃、實施方案及指導意見近百份,氫能産業扶持政策近40份,已建成(或規劃)30餘個氫能産業園區。據各地氫能産業規劃規模測算,我國氫燃料電池電堆總産能高達3000兆瓦,燃料電池汽車總産能10萬輛以上,規劃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


        二是創新不強。一方面,核心技術和關鍵材料尚存“卡脖子”風險。不少關鍵材料和零部件還依賴進口,關鍵組件制備工藝亟須提升。另一方面缺乏統籌,不少企業紮堆搞燃料電池核心技術研發,人才稀缺、資源分散、各自為政、重複建設和低效競争現象比較突出。


        三是成本不菲。核心關鍵技術依賴進口,導緻全産業鍊成本高企,特别是氫氣制取和存儲成本高昂。光伏制氫綜合成本雖能控制在每立方米1.5元,但仍顯著高于煤制氫和天然氣制氫。基礎設施薄弱,儲運成本在氫氣終端消費成本中占40%—50%。3.5噸氫燃料電池物流車制造成本達80萬元,終端用氫成本達50元每千克,應用推廣高度依賴政府補貼,商業化發展模式尚難建立。


        四是氫源不綠。煤制氫比重過高制約産業高質量發展。據測算,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時,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須從目前不足16%提升至80%以上,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比需從目前的34%提升至90%左右,這意味着未來必須大幅降低化石能源消費。我國工業制氫産量每年大約3300萬噸,大多作為工業原料使用。目前基本上是化石能源制氫,其中煤制氫占比最高,約為62%,技術也最為成熟,而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在氫氣供應中占比不足1%。由于碳捕集與封存(CCS)技術尚不成熟且成本偏高,近期無法與大規模煤制氫形成有效匹配,難以滿足“雙碳”要求。


        五是場景不多。各地發展方向局限于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主要集中在以公交車為主要應用場景的交通領域,應用場景單一,産業同質化突出。實際上,充分發揮氫在儲能方面的作用,帶動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才是我國發展氫能的最大價值所在。在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對于燃料電池技術路線更具優勢的中重型卡車的示範運營尚未真正開展,而軌道交通、航空航天、分布式發電、熱電聯供等其他領域仍需全面挖掘氫能的價值和潛力。


        六是政策不全。氫氣的能源屬性正在明确,但頂層設計缺位,産業缺乏足夠的支持政策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産業标準體系不健全,氫能技術标準中關于氫品質、儲運、加氫站和安全标準的内容較少,高精度氫氣品質檢測和高靈敏度氫氣洩漏等重要測試裝備欠缺,權威檢測認證機構仍未出現。


02

推動我國氫能産業高質量發展

需做到“六要”


        根據當前産業發展基礎和現狀,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氫能産業發展将以健全産業鍊和突破核心關鍵技術為主線,産業政策應服務主線,并圍繞“雙碳”目标,推動實現氫能與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探索商業化發展路徑。推動我國氫能高質量發展,要實現有序發展、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和商業化路徑四大目标。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着力:


        一要減熱度,謹防産能過剩和惡性競争。盡快出台氫能産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從頂層設計上加強指引,解決産業同質競争、無序發展問題。注重統籌布局、協調發展,推動地方結合自身基礎條件理性布局氫能産業,實現産業健康有序和集聚發展。在京津冀、上海、廣東,以及最近剛剛批複的河南、河北等“3+2”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産業鍊資源配置和分工,形成區域間協同、産業鍊互補的發展格局,從而帶動全國氫能産業健康有序發展。


        二要補政策,引導産業高質量發展。根據頂層設計完善氫能産業鍊配套支持政策,彌補行業标準和政策空白。推動完善氫能制、儲、運、加、用标準體系,推進氫能産品檢驗檢測和認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推動氫能産品質量認證體系建設。在安全前提下布局産業發展,建立健全氫能安全監管制度和标準規範,強化全産業鍊重大安全風險全過程防控。


        三要強創新,矯正分散研發弊病。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全面提升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和原始創新能力,通過産業聯盟、創新平台等形式,組織産業鍊龍頭企業進行聯合攻關,集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大對氫能産業基礎研發的财政資金投入,優先支持自主創新。組織科研力量攻克關鍵材料和核心技術,加快國産化進程,有效降低終端用氫成本。


        四要綠氫源,推動氫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耦合發展。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居全球第一,在“綠氫”供給上具有巨大潛力。随着新能源規模化發展,用電成本有望持續下降,從而進一步降低制氫成本。氫能兼具清潔二次能源與高效儲能載體的雙重角色,是實現可再生能源大規模跨季節儲存、運輸的最佳整體解決方案。應以“綠氫”為導向,一方面,因地制宜鼓勵具備風、光、水等清潔能源優勢的地區,優先發展制氫産業;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氫在儲能方面的優勢,彌補電力瞬時消費、難以儲存的短闆,帶動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和高效利用。


        五要通堵點,盡快開展管道輸氫試點示範。由于氫氣大規模儲存、運輸等技術瓶頸尚未得到突破,加上基礎設施限制,氫能發展目前應鼓勵就近消納。加強統籌規劃、區域聯動,加大高載能企業向西部風、光資源集聚區布局力度,減少氫能長距離運輸。同時,引導有實力的大型企業帶動實施氫能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點對點的純氫管道試點,以及城市燃氣的管道摻氫試點。


        六要拓場景,有序開展多元應用試點示範。盡快開展氫儲能試點示範,為帶動我國新能源規模化發展創造條件,提高整個能源系統的穩定性和靈活性。助力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活消費的綠色轉型,推動氫燃料電池在商用卡車、大巴車、無人機等領域持續滲透,并在鐵路、航運、航空等重型應用場景實現新突破。在全球控制碳排放的背景下,“綠氫”為傳統化工、煉鋼産業綠色化、高端化發展提供了新思路。一個是代替“灰氫”(由化石燃料制取)作為原料應用在煤化工領域,降低甲醇、化肥等化工産品生産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和煤炭消耗量,實現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另一個是與高端煤基新材料産業鍊有效融合,生産甲醇和烯烴等高端材料,實現可再生能源向高端化工新材料的轉化。


10000部拍拍拍免费视频